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特别推荐
 
张春松局长在江苏水文发展60年座谈会上的工作报告摘编
发布日期:2014-12-22
   
    江苏水文工作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初,就在长江、太湖、淮河流域设立水文站,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20处水文站仍在防汛测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0年来,江苏水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初步形成监测项目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水文监测体系和水文服务体系,为抗御洪旱灾害、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十年,几经变迁,历经沧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水文工作实行水利部、大区和省三级管理,以大区水利部门管理为主的体制。
    1954年,大行政区撤销,水文工作改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当时全省设有水文站、水位站89个。
    1960年,省水利厅水文总站撤销,人员下放,水文业务仅由厅基本建设局内2~3人管理。
    1963年,省水利厅恢复成立水文总站,统一管理全省水文站网工作。
    1964年,省水利厅水文总站改称“水利电力部江苏省水文总站”,全省水文工作实行部、省两级管理,以水电部为主的水文管理体制。
    1969年,水文总站撤销,绝大部分职工集中到省“五七”干校劳动。
    1976年,恢复成立省水利局水文总站。
    1980年,全省水文站网及各地区(市)水文分站恢复由省水利厅统一管理,同时成立水质监测中心化验室。
    1984年,江苏省水利厅水文总站改称江苏省水文总站。
    1996年,江苏省水文总站更名为“日博体育投注”。
    2005年,日博体育投注增挂“江苏省水利网络数据中心”牌子。
    2012年,省武定门水文实验站改名为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这期间,市级水文机构也在不断调整。上世纪80年代初,省水文总站下辖11个市水文分站;90年代,11个市水文分站先后更名为水文水资源勘测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9年更名为分局,同时成立泰州、宿迁分局。随着水文巡测和站队结合的不断推进,县级水文机构也得到不断充实。省水利厅先后于1993年、1995年、2001年和2006年批复成立27个县级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今年12月初省水利厅同意全省共设置14个城区监测中心、26个县(市)监测中心。
    至此,我省省市县三级水文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为我省水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日博体育投注成为全国唯一的集水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于一体的省级水文机构。
 
    六十年,艰苦奋斗,硕果累累。60年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江苏水文抓住机遇,在省水利厅及部水文局的正确领导下,规划完善水文站网,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江苏水文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法规制度和规划编制方面。《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决定》、《江苏省水文管理办法》、《江苏省水文资料使用办法》相继出台,特别是2009年省人大颁布《江苏省水文条例》,标志着我省水文工作进入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新时代。
    “十二五”以来,省政府批复了《江苏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相继批复了《江苏省水文站网规划》和《江苏水文现代化规划》;各市水文事业发展规划陆续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为水文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础设施和站网布设方面。“十二五”以来,紧紧抓住治淮治太、通榆河送清水、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机遇,加强前期工作,加快工程建设,每年完成投资超1.5亿元,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基础设施,更新和配置了一批水文仪器装备,基层水文监测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合水文业务和服务需求,优化基本站设置,积极探索水文专用站布设,在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在供水调水干线、重点水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等布设水质水量专用监测站点。
    截止目前,全省共有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质站、蒸发、地下水等各类水文监测站点3800多处。已基本形成了水文基本站网、专用站网和实验站组成的综合站网体系,布局总体合理、控制较为有效。
 
    ——监测技术和服务能力方面。目前,全省水位和雨量站已全部实现遥测。走航式ADCP、H-ADCP、电波流速仪等先进仪器广泛应用于流量测验。全系统现有13个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配备8辆移动监测车、8艘监测船,786台(套)水质仪器设备,144项水质监测能力通过国家计量认证,4项水生态监测类别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现场考评,基本满足常规监测与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需要。
    利用省水利骨干网和公共网进行水情信息传输、处理和管理。省水情中心和19个分中心完成达标建设,开发了实时雨水情交换、雨水情综合业务、雨水情分析评价、水文信息查询、水资源分析评价等多个应用系统,加强了水文预测预报及分析评价工作、为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水情调度、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等提供决策支持与信息服务。
 
    ——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方面。截至目前,已积累了13万站年水文资料,每年提供6-8万站年的水文资料服务。持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测绘、计量认证等7项资质,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农业、工业、交通、环保、国土、国防等多个领域提供了优质服务,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又弥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出台了《省水文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成立了省水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从机构、人员、制度上鼓励科技创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十二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项,省水利科技成果奖31项。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水文系统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水文局获得表彰奖励办法》、《省水文系统“511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把在职培训、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十二五”以来每年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各类培训;与河海大学签订了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与南林大合作举办水土保持研究生学位班。定期举办全省水文勘测技能竞赛。每年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分局或基层测站任职和锻炼。
    目前,全省水文系统现有在职职工80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超过三分之二,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占技术人员的三分之一。拥有“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水利系统“11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3人,省水文系统“511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3人。专业技术结构比例趋于合理,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水文业务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把文明创建工作列入水文发展规划。在全系统开展了水文精神大讨论,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赢得尊重”的江苏水文核心价值理念,确定了“勤学思、勇创行、争一流”的局训,明确了建设“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的奋斗目标。
    先后开展了结对共建、志愿服务、捐资助学、义务献血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单位特色文化,展示现代水文人的精神风貌。制定了
多项规章制度,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水文的生产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
    省局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情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60年来,江苏水文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得益于厅党组及部水文局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水利水文同行的关心、支持和厚爱。我们不会忘记!在此,我代表全省水文系统干部职工向各级领导、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苏水文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数代水文人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结果。老一辈水文工作者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会永远铭记!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在总结江苏水文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水文站网布局还需优化,测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科学实验及基础研究有待加强,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有待培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们有信心通过改革、创新和扎实的工作加以解决。
 
    今天,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也为水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新时期江苏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精神,迎接江苏水文新的黄金发展期;创新发展理念、革新技术手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技水平,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开创水文工作的新局面,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文站网布设合理、监测手段先进可靠、公共服务全面准确、发展保障科学高效”的江苏水文现代化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